我發這一篇不是要酸誰,
我很認同台灣也是有十分積極的年輕人,
我剛畢業回台灣工作的時候心態也跟台灣很多現在的年輕人一樣
怪政府,怪企業薪資低怪老闆刻薄,
但後來出國工作後,發現世界其實都一樣,
一樣很多不公平,
但看見別國的人在面對問題時積極的心態,
有時候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美國工資高是因為高毛利行業發達,人材競爭也很高,
人材流動是提工資標準的其中一個原因
可惜在台灣大家都很怕外來人材搶工作,
大家只想求安定,很難進步!
最近2,3年都在不同國家長住工作,
在以前的年代,每去一個個家可能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生活,
因為以前每一個國家的差別跟生活方式落差比較大,
但是因著全球一體化因素及科技的進步,
現在,不管在那個城市,我都可以喝著一樣的Starbucks ,
用Booking.com 訂房間,在Expedia.com訂機票
用Yulp找餐廳
用Uber 叫車等…
以Booking.com 及 Expedia.com 為例子
在以前,誰會想到會有外國公司會來台灣搶到旅行社生意?
而且這些網上旅行社價位都比低的,錢也是收到國外
而且,台灣旅行社光租金成本就輸了.
Uber就更厲害了,用一個App打入全世界的Taxi 行業,
他們一個地區的辨公室員工一般不超過十名.
抽司機20%,錢在美國收(缐上信用卡)
全球一體化的後果就是這樣,不管你想不想,
沒有人會管你的小確幸,做生意就是要攻城掠地,
有創業精神的人,一定會是不斷發展,不斷擴展他的事業,
Go big or Go home
現在世代轉變,什麼行業都有可能大改變,
台灣是不能置身事外的.服貿條文內容跟本不重要,
對岸一堆公司早就用第三地公司名義在台灣投資了.
我以前公司有一位美國藉亞洲事務管理層有跟分享過他對台灣年輕人的看法:
台灣最大的問題是人不夠野心,罵政府自己卻沒有辨法改變
每個人都酸葡萄心態,早上罵公務員晚上準備考公務員,
格局小又怕事.上班只想在家旁邊,肯定難成功
這位大哥要來亞洲時55歲,他以前在美國一個洲沒有住超過5年,
第一次說要來亞洲,考慮2天帶著老婆小孩就來了
他來亞洲地區第一件事是學中文,
因為想了解Local觀點,
有時候,放下成見可能可以看的更遠
房價掉一半也不見得大家都買的起,
如果今天22K事實改變不了,
難道要認命?
吵是改變不了事實的!
野心,格局比一切重要,共勉之!